新京报报道,近日在河南三门峡后川村的古墓群中,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件珍贵的文物——鹅首曲颈青铜壶,壶内竟有逾6斤的黄褐色液体。经过一系列检测,这液体被确认为西汉时期的药酒。
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广大公众和考古界的热烈讨论。人们对这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酒能否饮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表示,这一发现确实非常罕见,鹅首曲颈青铜壶的独特造型和构造使其能够保存至今。
据了解,这一青铜壶的顶部有一小孔,部分地方仍保留着青铜原始的金色。在取出青铜壶时,考古人员发现壶内有大量液体,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,最终确定这些液体为古代药酒。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——一位身高1.8米的武士。
杨益民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碳十四测定和其他分析,确定了液体的年代与墓葬的年代一致,并检测出酒石酸等微量有机酸。液体中还发现了有助于消炎和止血的成分。虽然液体中没有检测到有害的有机成分,但由于酒内含有较高的铅、铜重金属,专家建议不宜饮用。
鹅首曲颈青铜壶的出土也揭示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。燕飞表示,古人将酒作为殉葬品并不罕见,但能够保存至今的极为稀少。此次发现的西汉古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,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生活和医疗水平。
目前,这瓶西汉古酒被密封保存在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库房中。杨益民教授表示,他们将对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科技检测,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原料、制作工艺以及功用的信息。这一发现无疑为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,也为我们揭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