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着最近的节目小Pie才知道,两个人竟然是小学同学,算是儿童的玩伴。
而这并不是个例,你可能想不到的那些人都是发小,比如容祖儿和王祖蓝。
原生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在幼时交友的圈子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小。
在父母的关系、居住的地址、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下,小朋友的交友圈就这样被决定了。
02
六度空间
根据六度空间理论,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,也就是说,最多通过几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。说白了,你和富豪只有几个人的距离,想和巴菲特共进午餐都可以。
“巴菲特的午餐”通过参与拍卖实现,一顿饭大概3个小时,拍卖的钱捐给慈善机构。这顿饭的“含金量”到底怎么样?只能说参与者也各有各的目的。
2006年,段永平(步步高集团董事长)成为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华人第一人,他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到
又有很多人说你花了这么多钱划不划算……我一听这话就知道和这人谈不下去了。我又不是把跟巴菲特吃饭这事当成生意。我就是想给他老人家捧个场,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。他不是缺这个钱,我也不是为了吃这顿饭,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我为了去他那儿讨一个秘方、锦囊妙计,哪天掏出来一看,就能发大财。这都是胡扯。我就是觉得好玩。Just for fun.
来源: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
03
圈层的力量
随着个人的发展,圈子的改变时常发生。老朋友渐行渐远,大多也是因为生活环境,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所不同,才会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
而只有圈子蓄积一定的力量的时候才能被称为“圈层”。
名校校友会就是的圈层力量的体现,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人大等国内顶尖名校的校友会作用则更大。
之前沸沸扬扬的“伍继红事件”,当大家都在讨论“阶层下滑”的问题的时候,人民大学校友会就这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,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名校的“朋友圈”能做什么。
来源:红星新闻
一流大学的校友会一般都被维系的还不错。
这种校友群的建立,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维系校园时的友情,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便利。
当你属于一个圈层,在必要的时候会得到这个圈子的援手,这是圈层的反作用于个体的力量。
04
圈层流动
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说了一段话很令人警醒,圈层的流动不那么容易了。
在大学扩招之后,入学的门槛变低了,985大学的入学率也在逐年上升,考上大学似乎不那么难了,并且不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决定方式。
上一辈的原始积累成为一种资本,这就回到了话题的原点。六度空间理论存在,但是它在个体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着实有限,圈层仍以自有的规律进行运转。
在大学进社团,或者就职一家公司的时候,社团负责人或企业HR都会问一些关于价值观的问题。每个群体,在内部都有自适应的“潜规则”就是价值观。
而基于价值观,圈层特有的“排异”功能,成为圈层固化形成的重要原因。
圈层的形成纷繁复杂,想要从圈层获利,还要对圈层有价值,圈子和个人在相互作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